杂事三则

1.

    我去年在德国旅行的时候,认识了个日本朋友。男的,38岁,单身,幼时失怙,18岁起在某会社工作至今。我们一起玩了一天,那时候周遭都是白人,俩黄种人遇在一起,即便彼此说的是英语,又加上中日关系的特殊性,仍是有抹不去的亲近感,就跟罗大佑唱的似的,我们彼此一见面,就感到在慕尼黑的汪洋大海里,我们是两个亚细亚的孤儿。

    回到北京后断断续续地写Email,还互送了礼物。他给我寄来川根地区的茶叶和圣诞烛台,我给他寄去诸葛亮的泥塑和陕西皮影。38岁的人了,家里只有一只猫。爱读三国演义,喜欢京剧,旅游前会专门学习目的地国家的语言;我写信告诉他,最近读了川上弘美的《老师的提包》,觉得很好看。他看了信就去买了一本。这都是继续交往的理由。更重要的(在我看来),他在巴伐利亚的雪山上,很郑重地对我说:中国有伟大的传统和文明。日本应该向她学习。战争,是我们的错。

    然后,前几天,路遇某韩国男搭讪。也是过了30岁的,偏偏举动就那么黏黏腻腻不清爽。旅途中认识朋友是很自然的行为,在日常的路边与人搭讪就可疑得多了。约了又失约,又再约,让人反感到极点。后来他再道歉,再约,我彻底不理了。因为——很可笑的原因吧——大概是论坛上多了,决心不作别人眼中的Chinese Chick。我想,这韩国男头顶着个哈佛毕业的光环,在路边搭讪我又手法极纯熟,定不是好人。为维护国格及个人尊严,坚决拒之。到现在已经是第四次约了,依然毅然拒。

    又然后,今天,竟然在facebook上收到某新加坡陌生男人的来信,说,嗨,你不认识我吧。我过两天要到北京旅游,所以想提前认识些当地人,最好能陪我做翻译的,因为我不会讲中文。

    我看信第一反应:滚蛋去吧,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!第二反应:他为什么给我写信?是不是给很多中国女生写了信?他为什么以为自己给中国女生写信就会得到回应?我读过一本书,九丹的《乌鸦》,讲中国女留学生在新加坡,为了留下来,做妓女、情妇,去夜总会伴舞。最大的理想,就是成为一个新加坡人。新加坡的男人把她们当廉价又干净的鸡,新加坡的女人管她们叫乌鸦。我想,这个新加坡男人给facebook上的中国女孩写信,是不是把她们当成了和新加坡一样的乌鸦?

    可是我转念一想:为什么,我的思路会很自动地转到Chinese Chick,或者乌鸦之流上来?就好像定好了轨道,砰的一枪,不走弯路,正中红心。我的思路,就是这么分毫不差地跟传说中的国格人格挂上了钩。没有去想别的,很直接的,一下子就到这上面来了。

    我开始反省,是否我的心里本来就有固定的思维模式,固定的刻板印象,以及潜在的弱者心态。是不是我先把人划了类,然后一本正经的开始自卫。我觉得我给自己设的条条框框实在太多,女性的心理,中国人的心理,第二性的自矜与防卫,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,以及所谓大国崛起的公民自豪感,都他妈混在一起,还有点自以为是的自我道德约束。难怪我在法国的时候,有一个朋友对我说,Yang,你的样子总是紧绷着的,对周围的一切都时刻保持戒备,好像你随时准备做到无懈可击。你干嘛不轻松点儿。

    如果我能轻松点儿,对韩国人和新加坡人会采取什么态度呢?

    我想了想,可能还是跟现在的态度一样。搭讪者的热脸就该贴冷屁股,打秋风的洋鬼子只配喝西北风。

2.

    从两三个月前开始,我就经常受到一个叫张琳的陌生人给我发来的短信。这个人是王府井金钱豹的妈妈桑,手底下估计有不少小妹子。我收到的她的短信通常是这样写的:

    哥,北京王府井金钱豹欢迎您常来玩,美女无数,好酒常备,让您不醉不归。妹子张琳时刻准备迎接您,有事您随时联系138********。

    或者:

    一声爆竹花满天,福气旺气常相伴。值此佳节之际,妹子张琳在王府井金钱豹欢迎您,老朋友常来做客,美女们都惦记着您。祝您家庭幸福,生活美满。

    你说,我要真是个“哥”,收到她这短信被老婆看见,要能家庭幸福生活美满才怪。

    最近,这个张琳妹子的短信越来越多,越来越频繁。其实我每天收到的垃圾短信不少,可是张琳妹子的短信总是这么出类拔萃,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。究其原因,是她的短信能做到常读常新,而且以情感人,一看就不是有奶就是娘的无情婊子,字里行间透着亲切的关怀、真诚的问候。比如说,她会提醒你:“哥,最近天气变得厉害,记得多加衣服”;她还会劝慰你:“哥,身体可好?喝酒别忘了护肝”;她还会关切的询问:“哥,最近生意还好吗?”……

    今天下午,我又收到她一条短信。打开短信的一瞬间,我觉得自己人格已经接近分裂了。在张琳妹子持之以恒的短信轰炸下,我的第二人格已经快要成型了。我觉得要是再多收她几条短信,我肯定会坚信自己就是一个男的,还有房有车,生意挺大。所以我干了件从来没干过的事儿。我给她回了条短信:

    张琳姐,我是个女的。求你以后别给我发短信了。

    不知道还会不会收到张琳妹子的短信。这两天我会拭目以待的。

3.

    这是我今天发现的一个冷笑话。

    《社会学研究》08年第2期某文章。大家注意看我红线圈出来的那行字。

    ——我的导师“彼埃尔-保罗渣遛”……保罗渣遛……渣遛……

    他的导师确定跟他没仇么……

    

Tags: ,

4 Responses to “杂事三则”

  1. Cindy says:

    张琳妈妈桑估计在用飞信,无限量免费。

  2. Cindy says:

    张琳妈妈桑估计在用飞信,无限量免费。

  3. ‘Up。 says:

    前两个很有趣,最后一个没看懂,我去百度一下。

  4. ‘Up。 says:

    前两个很有趣,最后一个没看懂,我去百度一下。

Leave a Reply to Cindy